圍繞植物打造一個“「TikTok」”,「PlantLife」創始人預估5年創收2億美金
據《Fast Company》報道,「PlantLife」是一款移動社交平臺,但與許多頭部產品不同的是,這里的用戶能夠和植物一起“茁壯成長”。盡管在短視頻分享和用戶界面上都充分借鑒了「TikTok」,但「PlantLife」平臺上的主角卻是各種植物,而不是才藝展示和舞蹈。
和其它植物養護 App 相比,「PlantLife」也不僅將定位限制在愛好者交流上。這一點從創始人陣容中也能看出端倪:公司首席執行官 Leslie Mullins 曾在耐克(Nike)和蘋果(Apple)公司從事營銷和設計工作;首席產品官 Taylor Vignali 則曾在上述兩家公司擔任創意總監;另一位創始人 Lana Pappas 是一名植物學家,她曾在舊金山擔任建筑景觀設計師。
(由左至右)「PlantLife」創始人 Leslie Mullins、Taylor Vignali 和 Lana Pappas | 圖片來源:PlantLife
通過「PlantLife」,三位創始人建立了一個以植物內容為核心的社交平臺,而這一細分市場也的確擁有發展潛力。有統計數據顯示,70% 的千禧一代用戶都表示自己會將室內植物當做寵物看待。
創始人們認為,「PlantLife」能夠在 5 年的發展后創造 1.89 億美元的收入,在 17 億美元的室內植物衍生市場中分一杯羹。除了植物栽培之外,「PlantLife」還會向園藝、健康和素食方面擴展,進而輻射到所有相關的綠色生活話題。
Mullins 表示:“我們認為平臺在內容上的擴張是無止境的,我們生活中的所有事務都會通過某種方式,與植物聯系在一起?!薄窹lantLife」希望能幫助用戶與自己心愛的植物建立聯系。當用戶創建一個賬戶時,App 不僅會要求用戶上傳本人照片,此外還需要提供植物照片。每拍完一張照片后,用戶還可以分享植物的名稱、類別、年齡和簡介。
目前「PlantLife」還沒有類似「Plant.id」的照片識別功能,用戶可以在 App 的現有數據庫中手動搜索自己的植物。當找到匹配結果后,用戶就能獲得一份培育說明,方便隨時查閱。用戶們也可以在社區里交易植物,讓種子交易走入數字時代。
此外,用戶也能從評論中獲得有關植物栽培方面的疑難解答。Mullins還希望在「PlantLife」上發展 KOL 營銷產業。他表示,此前公司一直嘗試與「Instagram」和「TikTok」上的植物相關 KOL 建立聯系,這些 KOL 可以在「PlantLife」上創建自己的電商店鋪,甚至可以帶領粉絲舉辦活動。
與此同時,公司團隊還希望將更多的中小企業引入平臺,幫助這些店主快速建立小型店面,打破植物銷售中傳統的大型溫室布局。許多植物專家往往不擅長使用數字電商平臺,這也是植物網購發展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Mullins 對此表示:“很多小型實體店都沒有建立電商業務。我們希望可以用「PlantLife」來彌補這一產業中的數字鴻溝。我們希望培養一種積極的創業心態,讓這種心態能在整個社區傳播?!?/span>
本文編譯自 This new app is TikTok for your plants, made by Apple and Nike alums。